我國北方多數村鎮地下水面臨總硬度與氟化物同步超標的困境。期飲用這類水不僅導致水垢堆積堵塞管道,更會引發氟斑牙、氟骨癥等不可逆健康問題。村鎮水廠普遍存在處理規模較小、運維人員專業能力不足、資金有限等問題,常規工藝要么處理不徹底,要么成本過高,亟需適配性強的解決方案。本文將為您詳細介紹村鎮地下水水廠源水中總硬度、氟化物超標處理工藝選擇相關內容。
工藝選型核心
1.傳統工藝的局限性
單一沉淀法雖能降低硬度,但除氟效率不足;單純吸附法易受硬度離子干擾,樹脂再生頻繁。而直接采用反滲透技術,會因氟化鈣垢快速沉積導致膜堵塞,短期更換成本激增,運維壓力遠超村鎮水廠承載能力。
2、藍膜水處理模塊化組合工藝方案
針對村鎮場景特性,藍膜水處理構建“預處理+精準分離+深度凈化”三級工藝體系,實現雙重超標指標同步達標:
預處理系統:筑牢抗污染防線
采用自清洗過濾器與多介質過濾器串聯,填充石英砂、錳砂復合濾料,先去除泥沙、懸浮物等顆粒物,再降低鐵錳含量至0.3mg/L以下。搭配精密過濾器(5μm孔徑)攔截膠體雜質,從源頭減少后續設備污染風險,這一環節可使進水濁度穩定控制在1NTU以內。
核心處理單元:靶向去除污染物
創新采用“超濾+納濾+選擇性吸附”協同工藝:超濾膜(PVDF中空纖維材質)截留細菌、病毒及大分子有機物,保障后續膜系統安全;納濾膜針對性去除鈣、鎂等二價離子,使硬度降至150mg/L以下;末端聯用HZO@D201復合吸附材料,無需預氧化即可靶向捕獲氟離子,出水濃度穩定低于0.8mg/L。
智能運維設計:適配村鎮需求
整套系統采用模塊化集成,占地面積僅需15-20㎡,可靈活安置于水廠閑置空間。配備自動反沖洗與藥劑投加裝置,運維人員經簡單培訓即可操作,膜組件壽命延長,年維護成本降低。
該工藝還解決了傳統技術的廢液處置難題,通過脫附液混合沉淀技術,使氟化物以CaF?形式固化,污泥含水率低于60%,可安全填埋處置,無二次污染風險。
藍膜水處理提醒,工藝選擇需結合水質檢測數據,若原水硬度≤600mg/L、氟化物≤3mg/L,可采用“多介質過濾+選擇性吸附”簡化工藝;若指標嚴重超標,則需啟用完整膜處理系統。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村鎮地下水水廠源水中總硬度、氟化物超標處理工藝選擇相關的資訊,歡迎隨時在本網站留言或來電咨詢相關資訊!感謝您認真閱讀!
本文由藍創沃特(www.gerefen.cn)原創首發,轉載請以鏈接形式標明本文地址或注明文章出處!
可能您還想了解: